中元节的起源是什么?
声明:如果我们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通知我们,反馈或合作Q/微信:730553000中元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文明时期的“秋尝”仪式。古人在农历孟秋七月作物成熟时,会奉上新收获的瓜果蔬菜和黍稷等谷物粮食,谓之“秋尝”,又称“荐新”...
中元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文明时期的“秋尝”仪式。古人在农历孟秋七月作物成熟时,会奉上新收获的瓜果蔬菜和黍稷等谷物粮食,谓之“秋尝”,又称“荐新”“尝新”,即秋天让祖先尝新之意。
后来,佛道两家的思想对中元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。
佛教方面,“盂兰盆”一词来源于汉传佛教经典《盂兰盆经》。《盂兰盆经》讲的是佛祖弟子目连想救母亲出恶鬼道苦海,他根据佛祖的指示,在七月十五敬设盂兰盆,用百果饮食供养十方僧众,依靠他们的合力成功救出母亲,由此形成七月十五盂兰盆节。
道教方面,在道教世界里,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元素是天、地、水“三元”,形成了天官、地官、水官“三官”信仰,分别主管赐福、赦罪、解厄事宜,其诞辰分别为正月十五上元、七月十五中元、十月十五下元,是为“三元日”。据《修行记》记载,七月中元日,地官降下,定人间善恶,道士于是日夜诵经,饿鬼囚徒亦得解脱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在七月望日“秋尝祭祖”的古代民俗基础上,不断演变形成了如今的中元节。中元节在南北朝到隋唐时期逐步形成,唐宋之际发生了重大变化,逐渐褪去外来的、宗教的色彩,向民族化、世俗化方向发展,成为佛、道、儒、民俗相互借鉴、相互融合的产物。
在民间世俗中,中元节也被称为“七月半”;在道教中,中元节是地官诞辰,祈求地官赦罪之日;在佛教中,则称为“盂兰盆节”。它与上元节、下元节合称“三元”,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,与除夕、清明节、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。2010 年 5 月,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“中元节(潮人盂兰胜会)”入选,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作者小象: 于 2024-08-18 12:53:31发表在本站,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,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,不能盲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