哪座古代名桥被赞“天下第一桥”
在华夏大地的悠悠历史长河中,众多古代名桥横跨山川河海,它们不仅是交通要道,更是建筑艺术瑰宝,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。而其中有一座桥被赋予了“天下第一桥”的美誉,它就是赵州桥。
赵州桥又名安济桥,坐落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南45千米、赵县城南2.5千米处的大石桥村,呈南北飞跨之势。因赵县古时为赵州,故而得名。这座桥始建于隋朝(公元595年—605年),由著名匠师李春精心设计建造,历经1400余年风雨,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远、跨度最大且保存最为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。
其建筑结构独特,设计蕴含精妙科学原理。桥体雄伟壮观,唐代中书令张嘉贞在《赵州大石桥铭》中称赞它“制造奇特,人不知其所为”。赵州桥的桥台为短桥台、低拱脚、浅基础,直接建于天然河床砂石之上,再用5层坚实石条砌成,层层递增,确保桥台稳固。建造所用石料为颜色青灰、质地坚硬耐磨的砂石,采用先进的圆弧拱形式,降低中间石拱高度,主孔净跨度达37.02米,拱高和跨度之比约1:5,实现低桥面与大跨度的完美结合。施工采用纵向并列砌置法,28道独立拱券沿宽度方向并列组合,每道券独立砌置,方便施工与日后修缮。为加强拱券间横向联系,采用“下宽上窄、略有收分”建造法,设置铁拉杆、护拱石、勾石,并在拱石间架设“铁腰”,凿细密斜纹增大摩擦力,使桥梁连接紧密牢固。
赵州桥在历史上多次修缮。唐贞元八年(792年)七月,因大水冲坏桥北面西侧金刚墙、桥台下沉,进行第一次修缮,补石重砌、复制栏板望柱。宋治平三年(1066年),因凿铁腐蚀脱落致外侧拱侧倾,众工扶正复原。明嘉靖年间,多次因桥面磨损、码头及栏槛柱脚损坏、桥石缝隙问题等进行修缮。清道光元年(1821年)也有修缮记录。1955-1958年,国家投资进行全面修缮。
1961年,赵州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;1991年9月,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其为第十二处“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”,并赠牌树碑纪念;1996年10月完成世界遗产材料申报,列入后备名录;2010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;2023年7月22日,被中国侨联评为第十批“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”。
不过,也有观点认为“天下第一桥”另有其桥。比如河南的小商桥,它与赵州桥都兴建于隋代,桥梁专家茅以升经三次考察后认为,小商桥始建于隋开皇四年(584年),比赵州桥早20年,也因此享有“天下第一桥”的美誉。小商桥位于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与郾城区交界的小商河上,是一座敞肩圆弧石拱桥,现存桥主体结构属北宋建筑风格,具有极高的历史、科学、艺术价值,是研究中国古代桥梁发展史的关键实物资料。
从建筑成就、历史意义、文化价值等综合考量,赵州桥获“天下第一桥”之名更为大众所熟知和认可。但小商桥同样独特且历史悠久,在古代桥梁史上占据重要地位。究竟哪座桥才堪称“天下第一”,或许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答案,而它们无疑都是中国古代建筑智慧的杰出代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