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问二号启程:解码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命名密码
2025年5月29日,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“天问二号”探测器直上苍穹,开启中国首个小行星采样与主带彗星探测双任务征程。这一里程碑事件背后,藏着中国行星探测...
2025年5月29日,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“天问二号”探测器直上苍穹,开启中国首个小行星采样与主带彗星探测双任务征程。这一里程碑事件背后,藏着中国行星探测任务“天问系列”的命名哲学与科学雄心。
“天问”二字源自屈原长诗《天问》,寓意对宇宙真理的永恒追问。2020年4月24日,国家航天局正式将行星探测任务命名为“天问系列”,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为“天问一号”,后续任务依次编号。“揽星九天”的图形标识以太阳系八大行星为元素,形成字母“C”形,既代表“中国”(China),又蕴含“国际合作”(Cooperation)与“深空探测能力”(C3)的三重深意。
当前,“天问系列”已形成清晰任务谱系:天问二号正执行近地小行星2016 HO3采样与主带彗星311P伴飞探测,计划2027年底带回样本;天问三号拟于2028年发射,实现火星采样返回,开放20公斤载荷资源邀国际合作;天问四号将瞄准2030年前后发射,开启木星系及天王星探测。
从“天问一号”实现火星环绕、着陆、巡视“三连胜”,到天问二号挑战小行星采样“双任务”,中国正以“探求科学真理永无止境”的执着,书写深空探测新篇章。这些任务不仅推动行星科学前沿突破,更通过开放合作姿态,为全球航天事业注入新动能,印证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的深空实践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作者小象: 于 2025-10-24 10:45:19发表在本站,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,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,不能盲信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