警惕“隐形失眠症”:不是睡不着就叫病,但长期失序需警惕
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年《睡眠健康调查报告》显示,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平均睡眠时长仅7.06—7.18小时,近半数人群存在睡眠障碍。但“睡不着”不等于失眠症...
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年《睡眠健康调查报告》显示,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平均睡眠时长仅7.06—7.18小时,近半数人群存在睡眠障碍。但“睡不着”不等于失眠症——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主任医师范铁兵强调,失眠症需同时满足三大核心标准:入睡潜伏期超30分钟、夜间觉醒≥2次且难以再入睡、总睡眠时间<6小时,并伴随日间功能损害(如注意力下降、情绪暴躁等)。
偶尔因压力、***或环境变化导致的短暂失眠属生理反应,通常1—2周可自行恢复;而持续3个月以上、每周出现3次以上失眠,则可能发展为慢性失眠症。北京精神心理疾病治疗医院专家指出,长期失眠可能诱发焦虑、抑郁,形成“睡不着—焦虑—更睡不着”的恶性循环。
时下“睡眠经济”规模已超4000亿元,智能床垫、助眠APP等产品涌现,但专业医疗干预仍不可替代。专家建议采用“15分钟法则”(躺床15分钟未入睡即起床)、固定睡眠锚点、减少夜间蓝光暴露等非药物疗法。若伴随情绪低落、心悸等症状,需及时到精神心理科评估,避免药源性失眠或继发疾病风险。
在“内卷”时代,我们需科学区分偶尔失眠与失眠症——前者是身体的“临时抗议”,后者是需重视的“隐形疾病”。守护睡眠质量,就是守护身心健康的第一道防线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作者小象: 于 2025-09-16 10:52:54发表在本站,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,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,不能盲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