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球板块构造的“唯一性”再审视:2025年科学新发现揭示行星演化奥秘
2025年,行星地质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,重新点燃了“地球是否为唯一拥有板块构造的行星”的学术讨论。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领衔团队通过TTV反演技术,在类太阳...
2025年,行星地质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,重新点燃了“地球是否为唯一拥有板块构造的行星”的学术讨论。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领衔团队通过TTV反演技术,在类太阳恒星宜居带发现超级地球Kepler-725c,其质量约为地球10倍,表面温度适宜液态水存在,为探索系外行星构造提供了新坐标。
地球是目前已知唯一持续活跃板块构造的行星,这一特征通过碳循环与火山活动维持了45亿年的宜居环境。然而,最新研究表明其他天体可能曾经历类似过程:金星早期可能存在板块构造,其当前极端温室效应或源于构造停滞;火星虽无活跃板块,但“洞察号”探测器证实其存在固态内核,火山活动仍持续进行;系外行星LHS 3844 b的潮汐锁定特征甚至催生了“半球构造”假说,暗示特殊环境下可能出现替代性地质循环。
这些发现深化了对行星演化多样性的认知。地球的独特性不仅在于构造本身,更在于其与生命形成的耦合关系——板块运动驱动的碳循环构建了稳定的“自然恒温器”,而生物风化又加速了物质循环,形成正反馈系统。
随着韦布望远镜与“地球2.0”项目的推进,科学家正通过光谱分析、地震数据反演等技术,在系外行星中寻找构造痕迹。未来,揭示行星构造与生命起源的深层关联,或将成为破解“人类是否孤独”这一终极问题的关键钥匙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作者小象: 于 2025-09-07 11:07:05发表在本站,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,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,不能盲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