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睡更精神?基因密码与睡眠科学的真相
近期"少睡能提神"的说法引发热议,但科学证据显示这仅适用于极少数基因变异者。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傅嫈惠团队研究发现,约1%人群携带SIK3等基因突...
近期"少睡能提神"的说法引发热议,但科学证据显示这仅适用于极少数基因变异者。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傅嫈惠团队研究发现,约1%人群携带SIK3等基因突变,这类"短睡眠者"夜间细胞修复效率提升30%,每日仅需4—5小时睡眠即可维持精力。然而对99%的普通人而言,长期睡眠不足6小时将触发健康警报。
《2025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》显示,48.5%国人存在睡眠困扰,其中00后群体入睡时间晚于零点成常态。长期缺觉会引发连锁反应:睡眠不足6小时时,人体内700多个基因表达异常,糖尿病风险增加30%,中风概率提高4倍。更严峻的是,90%的失眠患者存在"报复性熬夜"心理——白天被工作挤压的私人时间,通过深夜刷手机、追剧等方式补偿,形成恶性循环。
值得关注的是,医学界已突破传统安眠药的局限。2025年9月,全球首个DORA类抗失眠药达利雷生在国内上市,其通过精准调节食欲素系统,在改善后半夜睡眠的同时,避免次日头晕等副作用,临床数据显示患者清晨嗜睡评分低于安慰剂组。
对于大多数人,遵循"22点入睡、7—8小时睡眠"的黄金法则仍是最佳选择。毕竟,基因彩票无法复制,但科学睡眠可防未病。当"少睡提神"成为流行叙事时,我们更需警惕:真正的精力管理,从读懂身体的真实需求开始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作者小象: 于 2025-09-05 12:56:32发表在本站,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,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,不能盲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