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防灾减灾日定在每年何时?
在日常生活里,各类自然灾害如地震、洪水、台风等,总是突如其来,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。为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,普及相关知识与技能,我国设立了全国防灾减灾日。那么,防灾减灾日是每年的几月几号呢?
经国务院批准,自2009年起,每年5月12日被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。将日期定在5月12日,是为了铭记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.0级特大地震。那场灾难损失惨重,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与巨额财产损失,给国家和民族带来巨大伤痛。设立这一纪念日,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的关注诉求,另一方面提醒国民牢记惨痛教训,重视防灾减灾工作,尽可能降低灾害损失。
全国防灾减灾日的意义深远。它能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,增强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。通过在这一天及前后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,如举办讲座、演练,发放宣传资料等,可向广大民众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。同时,还有助于提高各级***和社会的综合减灾能力,从灾害监测预警、应急救援到灾后恢复重建等各个环节,不断完善防灾减灾体系,最大程度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影响。
历年全国防灾减灾日都有不同的主题,围绕主题开展丰富活动。2024年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,主题为“人人讲安全、个个会应急——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”。各地围绕该主题,组织社区应急演练,模拟地震、火灾场景,让居民亲身体验灾害应对流程,掌握正确逃生和自救互救方法;开展校园防灾减灾知识竞赛,激发学生学习防灾知识的积极性;还通过线上线下结合,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科普视频、图文,在公共场所设置宣传栏等,广泛传播防灾减灾知识。
在防灾减灾日,我们每个人都应积极参与,学习防灾减灾知识,提升自救互救能力。面对地震,室内可躲在坚固家具下,用柔软物品护头,远离窗户等危险物品;室外要远离高楼、电线杆等。遭遇洪水,往高处转移,利用门板等漂浮物逃生,远离电力设施和堤坝边缘。火灾发生时,保持冷静拨打119,用灭火器灭火(火势小的情况下),用湿毛巾捂口鼻弯腰逃生,不乘电梯。
全国防灾减灾日定在每年5月12日,它时刻提醒我们重视防灾减灾。让我们积极行动,学习知识、参与演练,共同提升应对灾害的能力,守护生命与家园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