必知!“学而不思则罔”的下一句,蕴含学习真义
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,《论语》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,其中诸多名句流传千古,发人深省。“学而不思则罔”便是其中之一,那它的下一句是什么呢?答案是“思而不学则殆”,这两句话出自《论语·为政》,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。
“学而不思则罔”,是说一味读书而不思考,就无法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,不能合理有效运用书本知识,甚至会陷入迷茫。以学习数学为例,若只是死记硬背公式,不思考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场景,面对具体题目就容易不知所措,因为并未真正掌握知识的内核。
“思而不学则殆”,指的是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,最终将一无所得。就像有人想要发明新技术,却不了解现有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,仅凭想象思考,大概率会浪费时间与精力,还可能因缺乏知识基础走入错误方向。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,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,否则就会收效甚微。
孔子本人就是学思结合的典范。他跟师襄子学弹琴时,学了十天仍不停下。师襄子说学会技法可以学新曲子了,孔子却表示还没领悟神韵;之后又说没参透作曲人的人品。直到一段时间后,孔子仿佛进入新境界,猜出作曲人是周文王。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孔子日学日思、学思并重的治学态度。
在现代社会,这句话依旧意义非凡。信息爆炸时代,知识海量增长,如何有效学习成为关键。学生群体在学习中,不仅要掌握知识,更要思考知识的内涵与外延,深入探究,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解与见解。职场人士也需不断学习新知识、新技能,同时深入思考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,提升工作效率与竞争力。
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这句《论语》中的经典名言,跨越千年,时刻提醒着我们,在学习的道路上,要将学习与思考紧密结合,如此才能不断进步,收获真正的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