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最早最完备建筑学著作是什么?
在建筑领域,众多著作记录着人类建筑智慧的演进。若问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是什么,答案便是北宋李诫所著的《营造法式》。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集大成者,更是北宋时期社会、文化、技术发展的生动缩影。
北宋时期,社会经济繁荣,城市建设蓬勃发展,手工业分工细化,科技生产工具不断进步,商业的兴盛有力推动了整个社会前进。在此背景下,建筑行业也急需一部系统规范的典籍,《营造法式》应运而生。
李诫出身于官吏家庭,从小受家庭熏陶,天赋异禀,好学多才。他精于书法,篆、籀、草、隶皆入上品,绘画上也颇有造诣,宋徽宗对他所画的《五马图》称赞不已。然而,李诫的志向在建筑设计方面,并将艺术心得充分发挥在建筑工程上。1092年,李诫调到开封将作监担任主簿一职,主管土木建筑工程,此后主持营建了不少宫廷建筑和官府公用房屋,如五王邸、朱雀门、辟雍、尚书省等。丰富的实践经验,为他编写《营造法式》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1097年,李诫受命重新编修《营造法式》。他深入研究前人相关著作,如《考工记》《唐六典》《木经》等,汲取其中精华。同时,李诫以匠为师,与数百名工匠深入交流,分析比较各种建筑营造方法的优缺点,探寻构件尺寸之间的相互比例关系,期望制定出科学规范。1100年,历时四年,李诫完成《营造法式》的编撰,1103年,由***颁行全国。
《营造法式》内容极为全面。它详细阐述了壕寨、石作、大木作、小木作、雕作等十三种一百七十六项工程的尺度标准与基本操作要领,类似现代建筑工程标准作法,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工人的卓越才能和高超技艺水平。比如在大木作方面,对各类木构件的选材、尺寸、加工方法都有明确规定;瓦作中,不同类型瓦的规格、铺设方式也清晰呈现。
《营造法式》提出一套木构架建筑的模数制设计方法,规定设计和建造房屋要以“材”为依据。“材”分八个等级,可按房屋种类和规模选用。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建筑设计效率,只要确定建筑规模,就能便捷确定材料尺寸规格,让复杂工程在短时间内完成。
书中还附有大量珍贵建筑图样,开创图文并茂新风。这些图样细腻逼真、丰富多彩,充分展现中国古代工程制图学和美术工艺的高度水平,为工匠施工和后人理解宋代建筑提供直观参照。如彩画作图样,对建筑装饰色彩、图案有详细描绘。
《营造法式》对后世建筑影响深远。南宋以来,诸多设计精巧、风格古朴的古建筑,或依据其规程营建,或在其基础上演化。元代水利工程筑城部分规定与它几乎相同,明代《营造法式》和清代《工部工程做法则》也吸收其众多内容。在实际应用中,许多建筑的营造都遵循《营造法式》的理念与规范。
总之,《营造法式》凭借全面科学的内容,当之无愧成为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,对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发展意义非凡,是人类建筑史上的璀璨瑰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