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秋提出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”的军事家是谁
在我国春秋时期,战火纷飞,群雄逐鹿,军事思想蓬勃发展,诸多军事家崭露头角。而提出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”这一经典军事理念的,正是大名鼎鼎的孙武。
孙武,字长卿,春秋末期齐国乐安(今山东东营市广饶县,一说山东省惠民县或淄博市)人。他出身齐国贵族家族,其先祖为陈国王族,因陈国内乱而投奔齐国。然而,公元前532年,齐国爆发内乱,卿大夫间矛盾斗争无休止,孙武对此心生反感,对齐国局势失望,便离开齐国前往吴国。在吴国,他隐居于姑苏(今江苏苏州市)城郊的穹隆山,潜心研究兵法,并著成兵法十三篇,也就是后来闻名遐迩的《孙子兵法》。
孙武与伍子胥结识为好友。公元前515年,公子光刺杀吴王僚即位,即吴王阖闾。阖闾即位后锐意图治,重用伍子胥。公元前512年,阖闾欲伐楚却缺将领,伍子胥多次推荐孙武,起初阖闾未接受。后来阖闾召见孙武询问兵法,孙武呈上兵书,阖闾惊叹不已。为展示练兵技巧,孙武以宫女为兵训练,面对不听号令的宫女,他依军法斩杀阖闾的两个爱妃,终使宫女们令行禁止。阖闾虽起先不悦,但经伍子胥劝说,意识到孙武的军事才能,遂任命其为将。
孙武任吴将后,在军事上大放异彩。阖闾九年(公元前506年),他与伍子胥等谋划进攻楚国,策反唐、蔡二国,吴军大举进攻,乘舟溯淮水而上后舍舟向楚都进军。在吴楚之战中,楚军在小别山至大别山一带三次战败。在柏举对峙时,夫概率五千精兵突袭,击退楚军将领子常的中军,致楚军混乱,吴军全军出动大败楚军。此后吴军一路追击,连续五次击败楚军,直捣楚都郢,楚昭王弃都逃亡。在孙武智谋辅佐下,吴国“西破强楚,北威齐晋,南伐于越”,成为一时霸主。
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”出自《孙子兵法》,这一理念强调在战争中,充分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,是取得胜利的关键。孙武认为,战争的胜负并非取决于鬼神,而是与政治清明、经济发展、外交努力、军事实力、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相关。在作战时,掌握敌方的兵力部署、战略战术、将领特点等信息,同时清楚己方军队的优势与劣势,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作战计划,提高获胜几率。这一思想超越了时代局限,对后世军事战略产生了深远影响,直至今日,仍被奉为圭臬,广泛应用于军事、商业竞争、体育竞赛等诸多领域。
孙武及其所著的《孙子兵法》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意义重大,其军事思想不仅在国内备受推崇,还蜚声海外,约公元7世纪东传日本,后传至朝鲜,18世纪后被译成英、法、德、俄、捷等多国文字,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据极高地位。孙武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深邃的军事思想,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军事家,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”这句经典名言,也将永远闪耀着智慧的光芒,启迪后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