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村产业振兴典型案例:探寻致富新路径
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的进程中,产业振兴作为关键环节,各地纷纷探索出别具一格且成效显著的发展模式。通过挖掘本土优势、创新产业形态,一批乡村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多元化产业的华丽转身,不仅带动农民增收,还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。下面,为大家呈现几个乡村产业振兴的典型案例。
衢州市:打造“3+X”百亿产业集群
衢州市牢记***总书记嘱托,把产业振兴当作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。当地聚焦“衢州有礼”诗画风光带,以培育“3+X”农业百亿产业为突破口,深入挖掘“生态优势和传统农产品优势”。其中,“3”指市级层面着力打造的双柚、油茶、茶叶三大百亿产业,“X”则是县级层面如柯城柑橘、衢江蔬菜等特色农产品。
为了打响本土品牌,衢州市构建起“3+X”土特产业体系,已培育出15亿元以上产业链10条,像“两柚一茶”、衢江生猪等“土特产”,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。同时,衢州市秉持工业化理念建设农业平台,引入数字化应用,如农业“碳账户”、浙里柑橘等,构建智慧农业发展体系。此外,借助财政专项资金撬动社会资本,建设产加销贯通、三产融合的未来农业园区。常山县双柚产业就是一个成功典范,***产业扶持下,柚香谷公司开发出80多种产品,双柚汁成为“现象级爆款”,带动双柚产业链总产值超40亿元。
秀屿区南日镇:打响福鲍文旅品牌
莆田市秀屿区南日镇依托当地特色水产——南日鲍,全力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。南日镇建设了以“南日鲍”为主题的国鲍荟产学研中心,开发国鲍荟伴手礼,试点运营线下授权专营店,并推出国鲍荟商城小程序,线上线下协同发展。
南日鲍还亮相“上海国际渔博会”,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,促进产业壮大。在“2023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”中,南日鲍地理标志品牌价值达26.13亿元。如今,以南日鲍为主体的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,已入选2024年农业产业强镇项目立项名单,带动了当地渔业、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,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大动力。
北岸琼山村:小胡萝卜撬动大产业
北岸经开区忠门镇琼山村以胡萝卜种植为核心,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之路。琼山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,因地制宜种植胡萝卜1000多亩,平均亩产7吨左右,亩纯收入超7000元,年总产值达700多万元。
为提升产品附加值,琼山村运用“互联网+特色产品”思维,构建“产+销”一体格局,拓展产业链条。当地4个胡萝卜种植合作社积极培育“忠门半岛”品牌,通过线上线下推广,全力开拓市场,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机衔接,让小小胡萝卜成为村民致富的“金疙瘩”。
这些乡村产业振兴的典型案例,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。无论是挖掘特色农产品潜力,还是融合文旅产业创新发展,亦或是借助互联网拓展市场,都启示我们要立足本土实际,发挥资源优势,以创新思维推动乡村产业持续繁荣,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