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品零添加究竟指什么
在追求健康饮食的当下,“零添加”食品成为市场新宠,包装上“零添加”“无添加”等字样格外吸睛。但食品“零添加”究竟指什么,许多消费者并不完全清楚。
从概念上讲,食品“零添加”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,不额外添加食品添加剂,如防腐剂、色素、香精、甜味剂等。不过,这并不意味着食品成分表上只能有原料本身。因为有些物质虽有食品添加剂功能,却也天然存在于食材中,像牛奶含有的天然乳糖,有甜味但并非人工添加。所以,判断食品是否“零添加”,不能仅看成分表是否有常见添加剂名称,还要考量其来源。
生活中,对“零添加”存在诸多误解。有人认为“零添加”食品绝对不含任何非天然物质,甚至觉得它比普通食品更安全、营养更高。实际上,符合国家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也是安全的,且添加剂在改善食品品质、延长保质期等方面作用显著。比如,防腐剂能防止食品变质,保障消费者健康;合理使用色素可让食品色泽更诱人,提升食欲。“零添加”食品不一定营养更优,比如“零添加”果汁,因未添加甜味剂,可能口感酸涩,且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流失,未必比添加适量维生素C等营养强化剂的果汁营养价值高。
在食品行业,“零添加”产品研发面临挑战。没有防腐剂,食品易受微生物污染,保质期大幅缩短。企业需投入更多成本,采用先进保鲜技术和优质包装材料,来维持产品品质。像一些高端“零添加”酸奶,采用低温冷链运输和销售,配合无菌包装,即便无防腐剂也能在短时间内保持新鲜。
目前,我国对“零添加”食品暂无统一明确标准。部分企业自行标注“零添加”,可能存在夸大宣传。消费者购买时,要仔细查看食品标签,了解配料表、营养成分表等信息,也可参考权威认证标识,如有机食品认证,一定程度上表明生产过程对添加剂使用控制严格。
“零添加”食品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,但需理性看待,不能盲目追捧,应综合多方面因素,做出科学的消费决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