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旰食宵衣”什么意思?
在汉语的成语宝库中,“旰食宵衣”是一个颇具内涵且独特的词汇,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与历史信息。成语溯源“旰食宵衣”最早出自唐代陈鸿的《长恨歌传》,原文为“...
在汉语的成语宝库中,“旰食宵衣”是一个颇具内涵且独特的词汇,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与历史信息。
成语溯源
“旰食宵衣”最早出自唐代陈鸿的《长恨歌传》,原文为“玄宗在位岁久,倦于旰食宵衣,政无大小,始委于右丞相。”这一成语的形成,与古代帝王的政务活动紧密相关。在封建王朝,帝王肩负着治理天下的重任,需日夜操劳,“旰食宵衣”正是对这种勤勉执政状态的生动描述。
字面与深层含义
从字面意思理解,“旰食”指天晚了才吃饭,“宵衣”表示天未亮就穿衣起身。二者结合,生动描绘出一个为处理政务、操心国事而废寝忘食、早起晚睡的形象。其深层寓意则是形容统治者或领导者为国家、事业竭尽全力,不辞辛劳,全身心投入。
古今语境应用
在古代,该成语常用来称赞帝王的勤勉。如唐太宗李世民,他在位期间,为开创“贞观之治”,每日早起处理奏章,直至深夜仍在操劳国事,可谓旰食宵衣。众多史书在记载贤明君主时,也常以此成语加以赞誉。在现代语境中,“旰食宵衣”虽较少用于日常口语,但在书面表达、文学创作以及对一些为事业拼搏奋斗的人的描述中仍会出现。例如,在描述一位全身心投入科研项目,常常工作到深夜、又早早起来继续研究的科学家时,便可用“旰食宵衣”来体现其敬业精神。
“旰食宵衣”这一成语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,不仅反映了古代的政治生态,也为我们在现代表达中增添了丰富的词汇选择,用以褒扬那些为国家、为事业忘我奉献的人们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作者小象: 于 2025-04-08 09:59:13发表在本站,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,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,不能盲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