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时节开展哪些农业活动最合适?
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”每至清明,不仅有缅怀先人的愁绪,更带来了独特的气候特征,也因此迎来了适合开展多项农业活动的好时机。
播种与移栽
谷物类:“清明前后,种瓜点豆。”此时,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,我国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升到12℃以上,冷暖空气交汇频繁,雨水增多,为谷物播种创造了适宜条件。北方旱作、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适期,要抓住时机抢晴早播。在广西,桂中、桂北地区早稻抢晴播种扫尾,桂南地区加强秧田管理,采用“旱育秧”技术培育壮苗,为移栽做准备。
经济作物:各地玉米、高粱、棉花等经济作物也即将播种。以棉花为例,清明时节需整备土地、选育棉种。将田地整理为宽且深的畦垄,锄草三四次,让土块细腻,并准备好粪肥或豆饼。前一年冬天收集的棉种经曝晒后,选取坚实籽粒,用热水浸泡,再掺和柴灰培土栽种。
蔬菜类:叶菜类如小白菜、生菜等,清明后播种较为适宜,播种后可用防虫网覆盖,防止虫害;茄果类蔬菜如番茄、辣椒等,需搭架防倒伏,保证通风透光,利于植株生长与果实发育。
田间管理
粮食作物:“清明时节,麦长三节。”黄淮地区以南小麦即将孕穗,油菜已经盛花,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进入拔节期。此时应抓紧搞好后期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。对小麦,要根据苗情合理施肥,促进幼穗分化;对油菜,可喷施硼肥,提高结荚率,同时注意防治菌核病等病虫害。
果树:多种果树进入花期。在广西,芒果、荔枝等果树需疏花疏果,施磷钾肥,提高座果率;柑橘类果树要防治炭疽病、红蜘蛛,可喷施生物农药护苗。在江南地区,果农还需注意搞好人工辅助授粉,如通过蜜蜂授粉、人工点授等方式,增加果实数量与质量。
特殊防护
北方春灌与保墒:北方地区降水稀少,干燥多风,对开始旺盛生长的作物和春播来说,水分常常供不应求。此时,要在蓄水保墒的同时,适时搞好春灌,以防止春旱威胁。例如在华北地区,可采用滴灌、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,既满足作物需水,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。
南方防涝与防寒:江南地区时阴时晴,雨水过多易导致湿渍和寡照危害。低洼田块需及时清沟排水,确保田间无积水,避免作物根系缺氧腐烂。此外,清明时北方冷空气仍有一定势力,部分地区要注意防御低温和晚霜冻天气对小麦、水稻秧苗、开花果树及其他春播作物造成危害,如在北部高寒区,可用稻草或地膜覆盖幼苗防寒。
清明时节,不同地区应依据当地气候、土壤条件及作物生长阶段,合理开展农业活动,为全年丰收奠定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