拾集小象

南京鸡鸣寺景点介绍

栏目:资讯作者:时间:2025-03-24 10:48:53

点击添加客服:730553000

在南京这座充满历史底蕴的城市中,鸡鸣寺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散发着独特的魅力。它承载着千年的佛教文化,见证了无数的兴衰变迁,以其深厚的历史渊源、独特的建...

在南京这座充满历史底蕴的城市中,鸡鸣寺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散发着独特的魅力。它承载着千年的佛教文化,见证了无数的兴衰变迁,以其深厚的历史渊源、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迷人的景观,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。

历史溯源千年古刹的传奇历程

鸡鸣寺的历史可追溯至西晋永康元年(公元300年),彼时便有人在此依山造室,始创道场。南朝梁普通八年(公元527年),梁武帝在此兴建同泰寺,他醉心佛教,曾四次舍身入寺,使得这里成为南朝时期中国南方的佛教中心,享有“南朝第一寺”“南朝四百八十寺”首寺的美誉。梁武帝还在此颁布《断酒肉文》,规定了汉传佛教的素食制度,对佛教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。然而,梁太清三年(公元549年),侯景谋反,寺庙毁于战火,辉煌不再。

此后,历经隋、唐、宋、元,虽有在遗址上重建佛院之举,但规模与香火均大不如前。直至明洪武三十年(公元1387年),明太祖朱元璋在法宝寺的基础上重新修建鸡鸣寺,占地达一百余亩,常住僧人百余人,让这座古老的寺庙重焕异彩。据传朱元璋的原配皇后马皇后也常来此敬香,还特开凿了敬香河,足见当时香火之旺盛。明以后,鸡鸣寺因岁月侵蚀逐渐衰败。清朝康熙年间曾两次大修并改建山门,康熙南巡时还亲笔题写“古鸡鸣寺”匾额。乾隆十五年(公元1751年),又重建凭虚阁,乾隆皇帝也为其题匾额和楹联。清咸丰年间,鸡鸣寺再次毁于兵火,同治六年(公元1867年)寺僧募捐重建观音楼,因其内供奉的观世音菩萨坐南朝北,鸡鸣寺又被称为观音阁、观音楼。清光绪二十年(公元1894年),两江总督张之洞为纪念好友、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,在寺后兴建“豁蒙楼”。民国三年(公元1914年),寺僧又增建景阳楼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1958年鸡鸣寺改为尼众道场,在住持宗诚法师带领下逐渐对外开放。1983年开始大规模重建,历经数年,恢复了明末清初时的宏大建筑规模,如今已成为南京最重要的寺院之一。

建筑风格古典与自然的和谐交融

鸡鸣寺不仅是一座佛教寺庙,更是一处融合了自然景观的园林式寺庙。它依山、背湖、临城,集山、水、林、寺于一体。寺内树木葱郁,将山的沉稳与水的灵动巧妙结合。其建筑保留了大量古建筑、古文化,具有浓厚的宗教艺术色彩和佛教文明。寺庙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营造人工之景,赋予自然以宗教意味,实现了自然之景与人工之景的完美融合。从山门开始,便能感受到其古朴典雅的气息。黄墙门洞上“古鸡鸣寺”四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,步入其中,仿佛踏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佛教世界。

主要景点领略独特的佛教文化

大雄宝殿:又名毗卢宝殿,是鸡鸣寺的主殿,重建于1994年。殿内正中供奉着三身佛中的毗卢佛(法身佛像),两边为文殊、普贤两大菩萨,东西两旁供二十四诸天。殿内常年香烟缭绕、红烛高照,庄严肃穆的氛围让人内心瞬间平静,感受到佛教的神圣与庄严。

观音殿:又称“观音楼”,敕建于明洪武二十年(公元1387年),明万历年间重新修葺,后在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焚,清同治六年(公元1867年)寺僧西池等募捐重建。殿内供奉着普渡众生的望海观世音菩萨,背面供奉着泰国佛教界赠送的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鎏金铜像,两侧塑立着32尊应天佛,神态各异,栩栩如生。泰国赠送的观世音菩萨坐南朝北,与其他寺庙不同,两旁楹联“问菩萨为何倒坐,叹众生不肯回头”给出了解释,也引发人们对佛教教义的思考。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生日、六月十九观音成道日、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,这里都会举行盛大的观音法会,香客游人络绎不绝,热闹非凡。

药师佛塔:1987年动工兴建,1990年正式建成。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,外层用木结构装修,外观为九面,实则七层八面,高44.8米,是鸡鸣寺历史上的第五座大佛塔。塔内供奉一尊明代药师佛铜像,原为雍和宫所藏,后经周恩来总理特批移供南京。此塔名为消灾延寿药师佛塔,寓意国泰民安,希望香客、游人能够消灾延寿。宝塔南门正门门额“药师佛塔”四个大字,为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手书,北门门额上镌刻“国泰民安”匾额,由南京市市长题写。塔院中央为基座,四周皆为碑廊,一层供奉明代铜鎏金药师佛像,自二层起,每层中央供奉四尊木雕药师佛像,置于明代金丝楠木雕花佛龛中。顶部塔刹高9米,用铜、锡制成,塔顶的圆帽、葫芦、***、风铃和风头均为铜制,金碧辉煌。

胭脂井:位于鸡鸣寺东麓,原名为景阳井。井栏八角形,向东一面刻有“胭脂井”三字。这里因一段亡国凄惨故事而闻名。相传公元589年,隋文帝发兵灭陈,隋军攻入台城时,南朝末代皇帝陈叔宝和两位宠妃张丽华、孔贵妃藏入枯井之中,后被隋军发现俘获。两位妃嫔涕泪俱下,胭脂沾满石井栏,后人用帛拭之不去,故而得名。宋代进士曾巩鉴于陈后主的荒淫无度,作“辱井铭”,将“辱井在斯,可不戒乎?”刻于石井栏上,以告诫后人,因此后人又称此为“辱井”。如今以胭脂井为中心布置楼、堂、廊、轩,形成一组园林式建筑群“胭脂斋”,现为素菜馆,对外供应素食。

豁蒙楼:清末两江总督张之洞为纪念杨锐在鸡鸣寺建造,名字取自杨锐经常吟诵的杜甫名诗“忧来豁蒙蔽”,并由张之洞手书匾额。豁蒙楼位于鸡鸣寺最高处,登上此处,凭窗眺望,湖光山色、亭台楼阁尽收眼底,令人心旷神怡。现已改建成鸡鸣寺百味斋,有香茶素点可供食用。

香台:是香客供奉香火之处,香台前燃着一支红色巨型蜡烛,外侧台上是一排莲花油灯,供香客燃香。内侧平台上是香客供奉的香,下侧有坑用于收集香灰,僧人会定期从下面的石洞清理。

时令景观春日樱花的浪漫之约

南京鸡鸣寺樱花路总长约400米,两侧共种植260余株樱花。每到初春三四月份,樱花绽放,将鸡鸣寺装点得如梦如幻。粉色的花瓣随风飘落,宛如雪花纷飞,吸引着大量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、拍照。此时的鸡鸣寺,在樱花的映衬下,更增添了一份浪漫与诗意,与古朴的寺庙建筑相互辉映,形成独特的景观。据统计,2018年3月19日鸡鸣寺地铁站客流量就已达16.8万人,足见其受欢迎程度。

鸡鸣寺,这座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古刹,无论是对佛教文化感兴趣的信徒,还是热爱自然风光与历史建筑的游客,都值得一游。在这里,你可以在古寺的梵音中感受岁月的沉淀,在樱花的烂漫里享受自然的美好,收获一次难忘的旅行体验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作者小象: 于 2025-03-24 10:48:53发表在本站,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,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,不能盲信。
阅读:53次

相关文章

“哇靠”这个词算不算脏话

在日常交流和网络对话中,“哇靠”这个词时常出现。有人脱口而出,有人听后皱眉,争议的焦点在于:“哇靠”这个词算不算脏话?想要弄清楚,需从它的语义、使用场...
2025-05-05

鲫鱼为何独爱蚯蚓

在垂钓爱好者的圈子里,蚯蚓堪称钓鲫鱼的“万能饵”。即便鲫鱼和蚯蚓在自然环境中鲜少“谋面”,但鲫鱼却对蚯蚓情有独钟,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真相?从鲫鱼的食...
2025-05-05

今年立夏早还是晚?“早立夏热死牛,晚立夏凉飕飕”靠谱吗?

“早立夏热死牛,晚立夏凉飕飕”,这句古老农谚在民间流传甚广,反映了古人对立夏时间早晚与后续天气变化关系的经验总结。那么,2025年的立夏究竟算早还是晚呢?...
2025-05-05

探秘全球五大名贵马种价值与传奇

在广袤的动物世界里,马一直以优雅、速度与力量的形象备受人类青睐。有些马种因稀有血统、卓越性能和深厚文化底蕴,成为马中珍品。下面为你揭秘世界上最名贵的5...
2025-05-05

铅笔HB型号标识含义

在日常书写和绘画中,铅笔是常见的工具。仔细观察会发现,铅笔上通常标有“H”和“B”这样的字母,它们到底代表笔芯的什么呢?实际上,“H”和“B”是铅笔笔芯硬...
2025-05-05

《儒林外史》作者吴敬梓的生平与创作之路

在我国浩瀚的文学长河中,《儒林外史》以其辛辣的讽刺、深刻的社会洞察,成为古典小说的不朽之作。这部描绘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百态的鸿篇巨制,出自清代文学家吴敬...
2025-05-05

立夏三新指什么?老俗语里的夏日智慧

“立夏见三新,夏天没烦恼”,这句流传已久的俗语,承载着古人对季节更替的敏锐感知与生活智慧。每当立夏时节来临,人们就开始寻觅“三新”,期盼用这份时令馈赠...
2025-05-05

立夏“称人”习俗有何寓意?

在我国悠久的民俗文化长河中,立夏“称人”是一项饶有趣味且饱含深意的传统习俗。每当立夏时节来临,人们支起一杆大秤,悬挂在房梁或大树上,大家轮流坐到悬挂的...
2025-05-05

栏目